深耕课堂,常态研磨 ——探求七年级地理传统教学难点的新突破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为了深耕常态课堂,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探索班级内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分层背景下教师有教无类的教学策略,南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七年级地理组开设了一次主题为“传统教学难点在常态课堂上的自我突破”的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由南师大附中树人学校校长、江苏省地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小红老师与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刘美玲老师,开设不同教学目标下的同课异构的常态公开课教学。她们师徒二人为了精准教学,对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公认的难点内容“地球运动”进行了持续3节的常态深耕课的公开教学及研讨。

孙小红老师作为教授级高级教师、心理学博士,她的教学往往深入浅出,智慧又趣味横生,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思考,课堂充满了理性的思考与人文情怀。此次教学活动,为了探究更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球运动的教学方法,孙老师将探究性学习与建模演示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建构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再到规律探索的课堂教学认知结构。课堂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白昼与黑夜的交替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探究地球的运动特点、运动规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通过搭架模型和身体动作演示相结合,将极为抽象的地球运动变得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围绕学生的认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在对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思考、探究、解决之中轻松完成课堂学习。如此课堂教学,不禁让人拍手叫好!

孙小红老师与学生交流时差在生活中的影响

孙小红老师在指导学生用模型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学生在模拟演示地球的运动


刘美玲老师作为南京市初中地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新秀,她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教学,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有着非常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此次教学活动中,刘老师为了突破地球运动中一直以来困扰老师们的教学难点,她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层层设问,步步引导,通过对一个个生活现象的解读,完成了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不仅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也让学生明白了地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刘美玲老师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刘美玲老师在用图演示讲解时差     


刘美玲老师在启发学生分析地球公转

对生活的影响

此次活动,两位老师都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最大的学习收获,孙小红老师引领地理组的老师们课前一起优化教学设计,课后一起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效果,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深耕常态课堂,学生们轻松的完成了最难内容的学习,地理组的老师们也对地球运动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专业领域实现了自我的突破与成长!

孙小红老师与组内老师在课前研磨优化教学

孙小红老师与组内老师在课后对

地球公转的认知逻辑进行梳理

 孙小红老师在地理组的集体研讨活动中进行教学指导

此次,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七年级地理备课组深耕课堂的教、学、研活动,以孙小红老师领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为引领,借助导师带教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深耕常态课堂,进行精准教学。一方面探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思考、探究、学习之中,从课堂的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与教学研讨,促进老师们从深耕常态课堂中了解学情,研究教学方法,进行精准教学,收获深耕后的丰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