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发现 ——《小王子》读书交流会侧记


小王子的发现

——《小王子》读书交流会侧记


让我们先一起诵读《小王子》里那些难忘的句子吧:

你只能了解你驯服的东西。

如果你驯服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正是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是如此重要,你要永远为你驯服的东西负责。你要为你的玫瑰负责。

最重要的是,要“用心”。

沙漠如此美丽,是因为他在某个地方隐藏了水井。

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他们无论需要什么都到商店里买现成的。但商店里不卖朋友,所以人类再也交不到朋友。

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心才能看得见。

是的,这本征服亿万读者,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童话故事,有评论称,它与尼采的《查拉斯特拉如是说》、纪德的《地粮》并列为三部最重要的哲学作品,——它是要给大人读的,诚如献辞里说的“献给这个大人从前当过的那个孩子”,“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但这很少有人记得)”。

于是,2月2日,我们在群里相约共读《小王子》。

3月9日下午,我们在图书馆教师阅览室作了第一次读书交流,来自不同学科的二十多位老师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周益民老师和杨赢老师也作为特邀嘉宾,与大家一起对话阅读的领悟。

 

 

就像《小王子》里写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心才能看得见”,因为大家彼此赤诚的心,在午后的静谧里,我们得以在书中获得启示,得到慰藉,看见自己。

 


人当如何为人?我们应当怎样活着?何谓人的形象,人的使命?关于存在,成长,责任,孤独,爱……——这些人类永恒的命题。《小王子》以童话的方式诠释了对上述命题的哲学思考,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成人世界的各种荒诞;引导我们“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与人,与世界,与自己,建立驯服的关系;然后我们彼此需要。

 

有一天,有人问起你上面这幅图时,愿你不会说“那是一顶帽子”而看见本质;愿大家抬头仰望夜空时, 看见所有星星的微笑,听到井口辘轳的歌声……


星空下的永恒

曹刚

故事第二十六章,“我”连续三次地说“我不会离开你的” 。然而,事实上,“你”终于还是要离去,“我”也终归会离开。

人世间,什么会是永恒的呢?

也许,——唯有我们曾经真正用心在一起的时光和那恒久的星空的光亮: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活过。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时间里流过。自然并非经历的都可以记得,乃至值得记下。但是,能够记住的,就像“我”六岁时画的画,六年前“我”与小王子的相遇,因为他们,“我”才得以仰望星星时看见的所有星星的微笑,听到水井口辘轳的歌唱……

也正是这些,构成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因为爱,负责,和曾经用心的经历。

很多次读《小王子》,我都直觉性地问自己,如果题目叫“王子”还会如此地吸引我想去一遍遍地读它吗?也许不会。因为“小王子”的“小”字会让我心生爱意,心有同情,心藏惦念;想去亲近他,看他,爱他,保护他。因为,他不在王宫,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在宇宙,深处大地;没有世俗,全然理想,有如玫瑰:在我们心里。

小王子最初的离开,或是出于任性,或者说因为“什么都不懂”,就像玫瑰说的“你和我一样笨”:他尽管很愿意爱护她,“但也快产生了怀疑”,——因为玫瑰随口说说的话,让小王子很不高兴;他当时尚不知道,“毕竟没有完美的事”,事实上,玫瑰已让他的整个星球弥漫着香味,点亮了他的生活。他太小了,“不懂得爱是什么”。(爱是什么,爱便是付出,便是交献。爱便是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对其负责,乃至为其去死。)

于是,他选择离开,“为了找到合适的职业,也为了学习知识”,结识许多的朋友,了解许多的事情。——多像我们自己。是不是?

于是,他遇到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点灯的人,地理学家,这是童话,也是象征,更是讽喻:对国王来讲,世界很简单,就只有子民和他自己;所有的人都是子民,接受他的“命令”,甚至连打哈欠,都必须是他下的命令,乃至“离开”也要作为“大使”(要知道,玫瑰知道他想离开时,说的是“再见”,“对不起”,“祝你幸福”)。他以为这是他的权威和受到尊重的体现。

而虚荣的人,则以对方朝自己欢呼,便举帽致意:“因为在虚荣的人看来,所有人都是他的崇拜者。”爱喝酒的人,用酒精来忘记羞愧,藉以麻醉自己。做生意的人,他总是很忙很忙,他的财富就是他数到的星星,五十四年里,他仅被打扰过三次,他把数到的星星编号在纸上,然后将这重要的纸放到抽屉里;他只是这样拥有着星星,却不能为星星做什么,因此他“对星星来说完全没有用”。点灯的人,完全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完全服从于外部世界的规训。地理学家他说他是学者,他只“记载那些永恒的东西”;然而,他对实际、事实一无所知,活生生的花也毫不关切。

最后小王子来到地球。作者不无讽刺地进一步说“地球可不是普通的星球!”“这里有一百一十一位国王,七千个地理学家,九十万个做生意的人,七百五十万个爱喝酒的人,三亿一千一百万虚荣的人……”六大洲需要维持管理路灯的人的就要有一支四十六万两千五百一十一人的大部队。“大约有二十亿个大人。”

一连串的数字和身份冷峻深刻地揭示了地球上“大人”的种种,即小王子先前游历的六个星球人物表现的集中影射,——自我,麻木,功利,固守,狭隘,孤独(每个星球都只有一个人,也是“孤独”的象征)。他们或以自我为中心,或完全屈就于外在,或虚无放逐,选择逃避。

本质上讲,在国王、虚荣的人、做生意的人那里,所有他人都是工具,藉以满足自我的需要,他们既不理解世界,实际上也不构成真正的自己;而点灯的人则为外在世界奴役的工具,他尽管有其职分,但却没有自己;爱喝酒的人,知道羞愧,却无力改变,选择用一瓶瓶的酒精来麻醉自己,走向虚无。地理学家,以所谓的永恒作为生活的意义,但却没有生活本身。——他们都没有自己。

于是,当小王子觉得在沙漠里有点孤单时,蛇告诉他“在人群里也会孤单的”;亦如沙漠里的那朵花说过的人“没有根”,所以“他们很苦恼”;狐狸告诉他的,“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人类再也交不到朋友”;扳道工说的“就连开火车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人们“总是对自己所处的地方不满意”,但又不知道自己要追逐什么,“他们什么也不追逐”。

表现与话语是触目惊心的。

《小王子》的伟大即在于这个一直写飞机的人(之前《夜航》、《人类大地》的写作)用童话寓意了人类现实的严酷,并试图诠释出人的出路。也许正是因为圣埃克絮佩里是在黑夜里俯察人类的大地,才得以在群星的光亮里寻到生命的永恒。

出路在哪里?

《小王子》以狐狸之口,来告诉我们:驯服。

它说“你只能了解你驯服的东西。”因此,小王子和我们之前一厢情愿地离开或行走,想着“为了找到合适的职业,也为了学习知识”,结识许多的朋友,了解许多的事情,如果没有“驯服”,都会是虚妄。因为“你只能了解你驯服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驯服呢?狐狸说,驯服就是,建立关系。然后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她进一步地说,首先要非常有耐心,要有行动(语言是误解的根源),需要仪式,付出时间,要永远为你驯服的东西负责。最重要的是要“用心”,——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心才能看见。

是的,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心才能看得见。就像我六岁时画的“蟒蛇吞象”,在我后来工作上遇到的许多许多的人都总是回答“这是帽子”,直到我遇到小王子。

为什么小王子能看见,而我遇到的人却看不见呢?回到书页的献辞,这本来是一本献给大人的书,作者一再对读到献辞的读者申明和强调,也许是希望看到献辞的每一个人也像“我在人世间最好的朋友”一样,是“能理解一切,包括给孩子看的书”,“献给这个大人从前当过的那个孩子”,因为“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转回,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断不得进天国。”

孩子的样子是怎样的?作者举例说,如果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孩子关心的是“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而大人则会问:“他多少岁?有多少兄弟?他父亲赚多少钱?”孩子关心的是这个人本身,就像作者在《要塞》里写道的“如果你从时间的停留与阶段的不同看待人,你对人会一无所知”,“你不是小学生,这个丈夫,这个孩子,这个老人”,“你是那个在自我完善的人”。就像“爱情”,是因为某种气息的相惜,感觉的相合,精神的相契;而非外在的条件。

昨晚,一位在读师范的学生短信给我:“有一些小纠结,因为我们学校小教专业比较好,有人劝我转小教,从就业上说小教确实是有优势,但是我现在学的是中文师范,我也挺喜欢;又有人劝我考研,我也有这个意向,不单学历更高,多读几年书也挺好。但是也有人说,如果打算当老师,最重要是讲课能力和教学经验,不必要考研,因为研究生学的东西到了实际工作时并不见得有用。我觉得都有道理。大一觉得有好多选择,有时候还是比较纠结精力应该更多放在哪里以及未来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生活等等。”

很真实的问题,也是个在思考的孩子。于是,我回复她,其实不必问我,问你自己,不妨想想,如果自己现在已经垂暮,回眸一生,会如何去看自己今天的犹豫,你自己希望未来是怎样的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到底爱的是什么?想做什么?

回到狐狸的话,重要的事情,眼睛是看不见的,心才看得见。

勃兰兑斯的《人生》里描述了四类的人一生,没有置褒贬,也没有评价。是对的。唯有看见自己,才能看见路。外在的评价标准,优势、学历、职业,乃至财富、权力,都不应当成为爱的起点。爱的起点,源自在无数次地看见后,心底的选择。就像小王子有一天看见“玫瑰”;在一周年的出走后,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回去,哪怕愿意为之付出生命,也要对其负责。

当然,仅仅看见,爱上还是不够的。要再次记住狐狸的话:要非常有耐心,要有行动(语言是误解的根源),需要仪式,要付出时间,要永远为你驯服的东西负责。

我想无论是爱一个人,还是从事一项工作,乃至就是跟当下的自己相处,看见了自己的使命,看见了自己心底的所爱,确定了当下的我,剩下的就是用心,用时间,以行动来负责;与之建立关系,彼此需要;进而成全,完成。

单就这一点来说,作者在《夜航》里这样诠释“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种责任的承担。”当然,这里的承担,不是如点灯的人一般,“要他们受奴役,而是使他们升华”,“这些人是幸福的”,“他们爱自己的工作”,因为“过一种奋发有为的生活,有苦恼,有快乐,有欢乐,这样的生活才是生活”。

于是,这时候,这样的工作,让自己与大地构成了连接:不单单因为自己,也因为他者,因为世界。就像圣埃克絮佩里在最早期冒着生命的危险,开辟航道。就像小王子认识到的,真正的拥有其实是付出。生命固然可贵,但在人类行动的表现里,或许有超越生命本身的使命来构成这人世间真正的永恒。

有一天,你,和我,必然化为尘土,但我们倾其所心地付出与担当,必然会成就我们彼此活过的美丽;就如小王子最后的离开,那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负责。



Baidu
map